.交响清唱剧·东江回响(视频)                  .南天一柱·广播剧(音频) 

           .东江纵队成立60周年音乐会(视频)          .东江史诗.(音频)          

          .七月畅想.(音频)                  东江回响.前奏曲.序曲.幕间曲.尾声

           中华百年祭      






 

 


  

“坪山集结,山地会师,百花洞战役,铜锣径大捷,海上建立了根据地,游击健儿驰骋在南粤的大地上……”近日,由福田区图书馆和深圳商报《文化广场》主办的“唤起城市的记忆”第6期公益讲座在福田区图书馆报告厅举行。原坪山新区文化顾问、东江纵队纪念馆顾问叶凌作为主讲人,用她策划并与众多作者创作的一部恢弘的现代大型清唱剧《东江回响》,一声声唤醒深圳的红色记忆,并带领市民从文化(音乐)的视角了解深圳文化、认识大时代文艺时期的艺术创作。

 

  • 追溯东纵大时代文艺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东江地区建立了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它对这片地区所产生的影响是深远的。叶凌介绍,这里聚集过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路精英。最动荡、最艰辛的时期,也是文化艺术最活跃的时期。这里不仅有流传在东江流域鲜活质朴的客家民歌、昂扬振奋的军歌和戏剧,还有中华文化泰斗们留下的鼓舞过一代人热血的大文艺。

 

抗战初期,广州和香港等大城市沦陷,华南文艺中心转移到东江纵队活动的地区。大批保家卫国的东江子弟兵和海内外文艺青年、文艺团体纷纷聚集东江惠、东、宝地区(就是现在的深、莞、惠包括香港)。而坪山,是东江抗日根据地的中心,有“小延安”之称。

 

这一时期,为宣传抗日救亡活动,一批文艺创作演出团体诞生了。其中包括1937年由大鹏湾中小学教师、学生、青年农民组成的海岸流动剧团;1938年底东江华侨回乡服务团成立的“东江流动歌剧团”,演出抗日剧40多部,演唱抗战歌曲70多首;1939年初,惠阳青年会组织港九爱国青年成立“惠青剧团”;1939年,越南华侨青年组织“安南国防话剧团”进入坪山参加东江游击队;1945年宝安东宝中学成立“五四剧社”等。

 

东江游击队还根据形势需要成立了政工队(文艺宣传队),如“第三大队流动宣传队”“东江流动剧团”“拖拉机”“铁流政工队”“鲁迅艺术宣传队”等。战斗打响时,政工队负责战勤工作;一到战斗间隙,他们就收集资料、编剧本、写歌。为了使歌曲更为群众喜闻乐听,政工队用广州方言与客家方言演剧,运用群众熟悉喜爱的客家山歌、龙舟等民间形式演唱的同时,还用方言进行歌曲创作。

 

  • 展示东江百年历史音画

 

毋庸置疑,东纵抗战史也是深圳文化的组成部分,不仅是深圳,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资源,是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20多年前,叶凌担纲深圳市东江纵队纪念馆总体设计及独立设计,手上汇集了大量的历史档案、图片、报章,还有歌片、戏剧脚本。“东纵人爱唱歌,每个时期有每个时期的歌,本身就是一部史诗。”因此自2000年起至东江纵队成立六十周年之际(2003年),叶凌策划和组织创作了现代大型清唱剧《东江回响》,该剧当年在深圳大剧院演出,引发广泛社会反响。2005年3月19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送《东江回响》主题曲《东江水》。

 

讲座现场对这部清唱剧进行了展播。全剧集结了半个世纪前在华南广为流传的抗日歌曲、客家山歌,又纳入了优秀作词人梁涛、著名作曲家甘霖等人创作的歌颂新时期的《家乡的情怀》《大地回响》等歌曲;以民歌开篇,诉说东江流域曾经的宁静,随后交响乐慷慨激越,将东江人民坚毅不屈的精神演绎得淋漓尽致,尾声则揉和了流行音乐元素,象征新一辈东江人在新时期做出的建设。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呈现这部现代大型清唱剧,创作团队所付出的努力难以想象。甘霖走访了东江流域老中青三代,在原有民歌的基础上融入了大量的创新音乐元素。作词人梁涛的大办公台摆了一桌子东江纵队史书,整整一年沉浸其中创作。



 

  • 从红色基因到城市精神

 

“深圳是东江纵队的策源地,这段辉煌的抗战史是深圳的骄傲,衍生的抗战文化构建了深圳的文化史。但深圳虽然有这么好的红色资源,多年来普通市民对东纵历史的认知度仍然不高。”叶凌在讲座上表示,这是此次讲座选题的初衷。

 

当天,对东江纵队历史颇有研究的老电视人张宏光也来到现场。上世纪90年代,供职深圳卫视的她以东江纵队“抢救文化人”这一事件为题材,编导了四集电视连续剧《紧急营救》,并出版电视文学剧本《大营救》。在创作过程中,她采访了一批东纵老兵、文艺工作者,包括曾生、袁赓、夏衍等。作为一名扎根深圳的文艺工作者,张宏光告诉记者,东纵抗战史是深圳不可缺少的历史,应该被广泛传播。

 

张宏光评价现代大型清唱剧《东江回响》时表示,这类较高水准的文艺作品的出现,可视为深圳文化发展的强劲脉络。剧中跌宕起伏的东纵历史故事是史学家的金矿,而其承载的多元化的人文艺术信息,可视为深圳文化的丰厚土壤。


 

东江纵队纪念网站  电 话:86-139 0293 8869
您是本站第 位客人
深圳市东江纵队老战士联谊会版权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粤ICP备2004805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