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瘡的煩惱


    中學時,有一位同學面上長了不少青春痘(暗瘡);他雖屬男性,也不免「為悅己者容」方面,感到十分煩惱。他告訴我最令他啼笑皆非的,是父母親對此生理現象甚表欣賞,認為小伙子生暗瘡,乃「乖仔」的表現。外國人也有這種觀念,因而稱暗瘡為chastity pimples(貞潔之粉刺)。所謂貞潔者,可能是說這孩子在性方面能克制自己,沒有出路,以致內分泌失調,再而影響面部皮膚發出來。

    中醫一般有所謂丹毒、瘡癰,將其定位為「熱毒」。解毒方面,認為毒若在血,藥應配涼血藥;火熱挾濕者,則配以燥濕藥;即使都是所謂清熱解毒藥,再細分,金銀花入肺、胃經,連翹入心、膽經,青黛入肝經,尚有鴉膽子,入大腸經。在暗瘡而言,通俗的觀點是,因吃了太多「熱氣」的食物,影響大腸經,從而生出滿臉暗瘡(熱毒);拆解方法,是用藥力能力透大腸經的鴉膽子(學名Brucea Javanica)。西醫有沒有這方面的論據支持?有。

    先說說造成暗瘡的元兇。它是一種叫Propionibacterium Acne(PA)的細菌。PA有點像白喉菌:它們能借用身體中一些原有的生物膠質,造成一片網,這叫生物網(Biofilm);之後,用之以塞住皮膚的毛孔(J. Am. Acad. Dermatol., Vol. 57, pp.722-724),從而妨礙了皮脂(Sebum)的分泌(Br. J. Dermatol., Vol. 156, pp.22-31)。暗瘡未形成之前,往往已能從皮膚毛孔中擠出一些油(脂肪);及至成了瘡,脂肪會成為「白頭」,甚至黑頭。所以,勤於洗臉,將細菌的生物網抹去,對防止暗瘡滋生有一定的功效。此外,至少有兩種化學物品能殺死PA細菌:一是迷迭香內的精油Essential Oil(Planta Med., Vol. 73, pp.1275-1280);二是上述鴉膽子內一個叫杜鵑酸(Azelaic Acid)的成分(Planta Med., Vol. 68, pp.730-733)。杜鵑酸是天然物質,主要來自一種叫Malassezia的真菌。這種真菌有生在植物(例如薏米)中,且相當普遍,因此坊間流傳,若要防止暗瘡,可勤用薏米水洗臉。不過,太過「乾淨」的薏米反而沒有用,因為其中的杜鵑酸都洗去了。杜鵑酸尚可以抑制肝的五甲還原酶(5-alpha-Reductase),從而減少令前列腺上皮細胞增大的二羥雄激素(Br. J. Dermatol., Vol. 119, pp.627-632),所以是高齡男士恩物。至於女士,若服用過量動物雌激素而罹乳癌,杜鵑酸能幫助拆去雌激素對癌的保護作用。杜鵑酸還能抑制製造黑色素的酪胺酸酶,因此是很多美白化妝品和紙面膜的主要成分。還有,皮膚之所以又硬又厚,是因為角質層增厚了(這叫Hyperkeratosis);對此弊端,杜鵑酸大有功效。所以,一「味」杜鵑酸,足以應付暗瘡、皮膚黑斑,同時能消除皺紋。

 

                            顧小培2008年8月30日

 

东江纵队纪念网站  电 话:86-139 0293 8869
您是本站第 位客人
深圳市坪山区东江客家文化协会版权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粤ICP备2004805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