盟军与东江纵队合作背景篇
作者:骆向东  来源:转载  时间:2009-3-24

 

盟军与东江纵队合作背景篇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1939-1945年期间以德国、意大利、日本轴心国为主的法西斯力量与以中国、苏联、美国、英国等同盟国为主的反法西斯力量之间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的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

    在中国,日本早于1931年9月18日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对中国的侵略。此时第二次世界大战还未全面爆发,日德两国分别在东西两方开始局部地区的侵略战争。当时,美国并未积极参战,但是担心日本的侵略扩张会伤害其远东地区的利益.于是,罗斯福决定对华进行军事援助,以把日本拖在中国。此时,美国的援华作战以民间组织志愿人员的面目出现,且基本限于空中军事支持。

    1941年4月14日,罗斯福总统签署命令,准许预备役军官和退出陆军和海军航空部队的士兵参加赴华的美国志愿队。1941年夏,陈纳德在美国招募人员来华,组织志愿队,由中国政府付薪,为中国作战,后于同年8月在缅甸东瓜机场开始接机受训。1941年8月1日,当时的中国政府发布命令,正式成立中国空军美国志愿大队,任命“陈纳德上校为该大队指挥官’’。美国志愿队因其徽标是带翼的老虎,而被人们称为飞虎队。

     1941年底,日本帝国主义为了争夺远东殖民地,独霸亚洲,发动了太平洋战争。当年12月7日凌晨(夏威夷时间),日本海空军突然袭击珍珠港,美国太平洋舰队遭受重大损失。8日,美、英对日宣战,11日,德、意对美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帝国主义在不到半年内,侵占了香港、马来亚、菲律宾、关岛、新加坡、缅甸、印度尼西亚等地,处于暂时的军事优势。在日军占领地区中,人民群众发动了民族解放战争,打击日本侵略者。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 美国的正规军事力量开始介入援华作战。1942年7月4日,美国陆军航空队将中国空军美国志愿大队接收,改服现役,称为第二十三战斗大队,属驻印度的第十航空队。1942年10月,陈纳德将军根据中国抗日战场的情况,向总统罗斯福建议,加强美国空军的援华力量,并提交了具体计划,他指出:这一计划将使中国的地面部队作战顺利,并会支持在太平洋上的海军的作战。而且,这会在战后使中国成为我们持久的友邦。

     1943年1月,在摩洛哥卡萨布兰卡举行的会议上,美国总统罗斯福强调了扩大美驻华空军部队的重要意义,认为持续轰炸日军“将大大地鼓舞中国人民的士气”.同年3月8日,罗斯福决定当年美国援华作战的主要方案是:成立美空军十四航空队;逐渐增加其空军实力,使之达到500架飞机;在设备许可情况下中印空运数量每月应增至1万吨。3月11日美空军驻华特遣队正式改编为第十四航空队,陈纳德为第一任少将司令。该队在编制上是从第十航空队独立出来,而第二十三战斗大队就是第十四航空队的第一支作战部队。虽然几经改编,飞虎队已并入美国空军正规部队而不复存在,但因其在中国空军和老百姓中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加上陈纳德升任第十四航空队司令仍佩戴飞虎徽标,所以人们通常把第十四航空队仍称之为飞虎队。

    第十四航空队主要任务是:保卫印度至中国运送战略物资的驼峰运输航线;攻击日军飞机与部队营地;轰炸日本在华军事设施;袭击中国海岸与岛屿附近的日本船只;在印支、缅泰及台湾破坏敌军供应与军事设施;援助中国的抗日并以一切可能方式支持地面部队。

    第十四航空队在1944年11月时,共有17437人,战斗机535架,轰炸机156架。1944年12月,第十四航空队击落敌机241架;1945年1月,击落敌机334架。随后,日本空军出动量急剧减少。3月,第十四航空队仅击落敌机47架;4月,第十四航空队在空中巡逻只碰到3架敌机。5月15日后,在空中再也没有发现日军飞机了, 日军已丧失了制空权,直至1945年8月日本战败投降。

     第十四航空队从1943年3月成立至1945年5月,共击落、炸毁敌机2054架,自己损失500架。

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东江纵队是我党在华南敌后抗日的中流砥柱,她在广东东江地区,坚持抗日武装长达八年,创下了特殊的战绩,

    1938年10月12日,日军登陆大亚湾,开始入侵广东。10 月21日,日军占领广州,东江下游和广州地区沦为敌占区。日军从大亚湾登陆向内地推进,国民党守军狼狈溃逃,中国共产党在广东的党组织勇敢地挑起了领导人民群众开展抗日斗争的重任,在各地组织群众起来保卫国土,抗击敌人。同年12月2日,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宣布成立,曾生任大队长,周伯明任政委(后发展成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此前,党组织在东莞、增城、宝安等地先后建立了抗日武装,并于1939年初整编为东(莞)宝(安)惠(阳)边人民抗日游击大队(后发展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五大队),王作尧任大队长,何与成任政委。为利于部队的生存和发展,这两支抗日武装暂时没有公开使用共产党领导的名称,取得了国民革命军第四战区的统一番号。

    1941年12月25日,日军占领香港。为利于统一领导东江和珠江地区的抗日斗争,决定于1942年1月成立东江军政委员会,尹林平任主任,同时,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第五大队扩编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总队长梁鸿钧,政治委员尹林平、副总队长曾生、副总队长兼参谋长王作尧。为培养本地干部,中共南方局于2月改任曾生为总队长,下辖五个大队,依次为第三、第五、惠阳、宝安、港九大队。1943年12月2日,为适应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国内抗战形势发展的需要,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改称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简称东江纵队),在惠阳坪山宣布成立,公开宣告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司令员为曾生,政治委员为林平,副司令员是王作尧,政治部主任是杨康华。下辖第2、第3、第5大队和惠阳、宝安、港九、护航大队,共3000余人。


    东江纵队的成立,标志着东江及华南敌后游击战争的新发展。从此,东江地区人民的抗日斗争和抗日武装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以前,包括香港地区在内的东江地区的抗日武装是以群众性的抗日武装形式出现的,虽然它们的活动都受我党的领导,却并没有正式公开。东江纵队成立以后,在它发表的《东江纵队成立宣言》中,则公开宣布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样,东江纵队便成为我党在东江地区一支公开的抗日武装力量,推动了东江敌后抗日战争的进一步发展。

    东江纵队是开辟华南敌后战场和坚持华南抗战的人民抗日游击队主力部队之一。在抗日战争中共进行大小战斗1400余次,歼灭日伪军9000余人,建立了总面积约1.5万平方公里、人口约450万的抗日根据地和游击区,有2500余名指战员英勇牺牲。至1945年2月,东江纵队扩编为9个支队,共9200余人。随后,创建以罗浮山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游击区域逐渐向粤北和粤东发展。日本投降后,东江纵队向拒绝投降的日伪军展开反攻。至9月底,收复城镇60余座,歼灭日伪军1000余人,纵队总人数发展到1.1万余人。

    东江纵队除开展直接抗击日伪军的武装斗争外,还在港九地区进行了几次著名的富有传奇色彩的大营救,影响深远、战绩辉煌:秘密营救文化精英和民主人士。从1941年12月25日香港沦陷计起,到1942年11月22日邹韬奋到达苏北抗日根据地为止,历时十一个月。根据不完全统计,先后救出的民族精英及其家属共约有八百人,其中著名人士有:何香凝、柳亚子、邹韬奋、茅盾、夏衍、张友渔、胡绳、范长江、乔冠华、于毅夫、刘清扬、梁漱溟、千家驹、黎澍、戈宝权、胡仲持、韩幽桐、孔德沚、廖沫沙、黄药眠、胡风、沙千里、高士其、端木蕻良、蔡楚生、司徒慧敏、司马文森、袁水拍、华嘉、张文、沙蒙、金山、王莹、宋之的、于伶、许幸之、郁风、叶浅予、胡考、丁聪等等。

    营救国际人士。在驻港英军投降后,被俘的英国、加拿大、印度等国籍的人士,被关在三个集中营里。本着国际主义精神,东江纵队勇敢地与日寇周旋,灵活机动地营救了一批在港国际人士。据不完全统计,香港沦陷期间,东江纵队一共抢救了英国、美国、苏联等国的八十九位国际友人,得到了他们高度的赞誉,在国际上产生了相当的影响。

     这次香港大营救,除了营救出著名民主人士、知名文化界人士外,还有数千名工人、学生和各国留港人员,在全国、在海外华侨中,以至在国际上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次营救任务之艰巨,规模之大,时间之短,营救人员之多,不能不说是军事交通史上的一个奇迹。为此,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受到中共中央通电嘉奖。在营救过程中,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对一切抗日爱国人士以诚相待,患难与共,表现了共产党宽广的襟怀。营救活动提高了共产党的威望,发展了统一战线。著名作家茅盾在《脱险杂记》一文中称,这次营救组织“难以想象的仔细周密”,说这是“抗战以来(简直可以说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抢救工作。”

    营救盟军美国飞行员。最轰动的是1944年2月营救被日军炮火击中座机、跳伞降落的美十四航空队飞行教官敦纳尔·克尔中尉的传奇事件。东江纵队的游击队员们及老百姓就曾经先后营救过很多遇险的盟军人士,仅美国飞行员就有八名。美国总统里根1984年4月访华时还念念不忘:“我们和你们并肩抗敌,有些飞行员在中国上空机毁人伤,你们还记得那些勇敢的小伙子吧,你们把他们藏起来……救了他们很多人的生命。”据不完全统计,经东江纵队营救的盟军还有英国人二十名、丹麦人三名、俄国人一名、挪威人二名、菲律宾人一名,等等。

   上述香港大营救活动,是由港九大队具体组织和完成的 。

    1942年2月3日,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港九大队在西贡黄毛应村的教堂宣告成立,不久改称港九独立大队,直属东江纵队司令部。港九独立大队包括长枪队、短枪队、海上武装队、城区地下武装队和情报系统等五个中队,队员六百多人,人员由共产党员、游击队员,中华书局、洋务工会等社团和企业的进步青年和香港爱国民众组成。蔡国梁任大队长,陈达明任政委,黄高扬任政治处主任,他们统一指挥港九新界地区各个游击队。

    港九独立大队在港九地区清除土匪、宣传抗日、杀敌除奸、破坏交通、炸毁机场,有力地打击了侵占香港的日军,成为一支唯一坚持在香港的抗日武装力量。
       

 

 

 美空军十四航空队和东江纵队的合作

    1943年,是世界反法西斯阵营开始反攻的新阶段,德国在欧洲的失败已初现端倪。在太平洋战场美军转入战略反攻,由于美国的沉重打击,日本在太平洋战场上陷入困境,日本到东南亚的海上交通被美军切断,东南亚的几十万日军和丰富的资源与日本本土隔绝。此外, 1943年夏季以来美驻华空军力量的加强对侵华日军的威胁日渐加大,美空军在中国东南沿海及长江流域对日本运输能力的打击已造成其极大损失。

   面对困境,日军认为仅通过争夺制空权不能达到保障侵华日军运输和军队安全的目的。因此从当年11月起,日军试图酝酿一个从根本上解决中国上空制空权计划,从而缓解赖以生存的运输问题。是月初,日军参谋本部杉山总长首先提出:“压制中国大陆的美空军似有困难,……难道不能从华中和华南打通粤汉铁路,使美空军不得使用中国东南部的基地吗?”11月25日随着台湾新竹机场被中美空军袭击,更加快了日军酝酿新年作战的步伐。

    杉山提出的打通粤汉铁路的设想于1944年1月24日获得日本天皇的批准。这样日本在中国大陆最后的一次大规模行动计划:一号作战计划就出笼了。其目的主要是:打通粤汉铁路,从而使贯穿中国东北直到越南的大陆铁路联接起来,以便运送物资与兵力,支持在东南亚的日军。同时摧毁沿线地区的中美空军基地,以保护本土和东海海上交通安全。

     1944年,日军发动了打通 “大陆交通线”的战役,为此目的,日军动用10多个步兵师团及第五航空军的两个师团累计约51万兵力作战,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以共约100万兵力进行抗击。。由于战役主要在河南、湖南、广西三省进行,所以中国称这次战役为豫湘桂战役。在这次战役中,国民党军队除在几个地区顽强抵抗外,几十万部队溃不成军,自1944年4月至12月,在八个月的时间里丢失豫湘桂三省大片国土,西南大后方人心惶惶,为抗战以来未有的险恶局面。

    而在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上,针对日军集中于豫湘桂战役, 被迫收缩战线,其它战区兵力严重不足的情况,展开了根据地军民的局部反攻。由中共领导于1944年12月成立的东江纵队,在惠阳. 东莞.宝安及香港地区,配合我党我军控制区对日军的进攻,也展开了新的攻势:针对日军为恢复广九铁路正常运行,以维持香港中转站作用,派重兵驻守广九铁路沿线据点的情况,东江纵队成立后,在广九线两侧,频频打击敌人,使这条交通大动脉始终不能正常通车。


    为配合中国军队反击日军对我国中原及粤汉铁路沿线的大举进攻,美空军十四航空队增加出击,轰炸日军地面部队及其运输线,攻击日本空军飞机和机场,以全力阻击日军推进。同时, 美空军也把空战延伸到华南地区,包括香港,出动战斗机和轰炸机袭击粤港一线的日伪军目标。

   当时, 美空军十四航空队和东江纵队,分别从天空和地面发挥自身优势,合击日军。两者之间客观上存在一个如何交换情报,互相配合, 天地对接以形成更强大战斗力的急迫问题。

    还在东纵成立之前的东江抗日游击总队时期, 游击队就以辉煌的军事战绩和传奇的香港大营救引起英美等同盟国的注意。被我游击队从香港营救出来的英军赖特上校和祁德尊少校,后来分别出任1942年在广西桂林成立的英军服务团总指挥和办事处主任。在他们主持下,东江纵队与英军服务团开始了并肩援救美军人员、互通军事情报的合作。与英军的情报合作,引起了美军的高度重视。特别是1944年中美两军在粤港一线的联合作战,以及当年美空军十四航空队克尔等8名飞行员被救, 直接导致了美空军十四航空队和东江纵队沟通,加快商讨情报及军事合作的问题。1944年10月7日,美军的情报组二人携带电台到达东江纵队司令部拟建立与我合作的情报站,目的是收集西江南岸与广九铁路及香港一带敌情,气象报告等。

    1944年10月9日,东江纵队就与美国进行情报合作的问题,向党中央发请示电。收到电报后,毛主席当即批示:“抄周(周恩来)、朱(朱德)、任(任弼时)、刘(刘少奇)、彭(彭德怀)、叶(叶剑英),请周复。”10月13日,党中央回电同意请示。随即,着手筹备联络处的工作。此后,在东江纵队设立了联络处作为特别情报部门,负责珠江三角洲和广东沿海敌占区的情报和交换情报的工作,其下设的秘密情报站分布在东江整个敌占区,触角伸展北至广州,南至港九,搜集了许多重要情报提供给美军十四航空队和美军总部,很好地实现了军事合作的天地对接,大大提高了美军在东南中国军事行动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这些合作,使东江纵队获得飞虎队陈纳德将军、在华美军总部和华盛顿方面的赞扬,认为该情报站是“美军在东南中国最出色的情报站”。对美国战略部队在中国的军事成功有着决定性的贡献。

 

     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3国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8月6日和9日,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各投下一颗原子弹。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并向中国东北日军占领区进军。中国军队积极配合盟军的攻势,进行了全面大反攻,日本终于在8月15日正式宣告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举行日本投降签字仪式。9日,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在南京签署了投降书。至此,中国人民抗日民族解放战争胜利结束。

 

 

东江纵队纪念网站  电 话:86-139 0293 8869
您是本站第 位客人
深圳市东江纵队老战士联谊会版权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粤ICP备2004805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