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坪山当地人大多不赞成政府“拟搬迁”之决策
2012年12月上旬,坪山新区举行以“东纵精神,光照后人”为主题的东江纵队精神研讨会。与此会和区报获悉,坪山新区投资1.5亿“拟将东纵纪念馆搬迁至聚龙山脚下”。其理由是“现址面积较小,展览功能薄弱,展示手段不够丰富”。此会结束后,在坪山立即引起了当地居民们的议论热潮。街谈巷议,民怨激愤,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为此,笔者综合众人之言,借贵报方寸之间,简述坪山当地人的真实想法和笔者个人之浅见,呈请市,区领导实施决策参考之。
一、抚今追昔,该是政府投资建设之时候了
东江纵队,名扬海内外,是共产党创建的仅次于八路军,新四军的第三支抗日革命武装力量,曾网络和组织了诸多的港澳台,东南亚海内外国际华人,国际抗日人士,积极支持和参加国内的抗日战争,数以千计的东纵战士活跃在南粤大地上,使多次受到重创的日寇闻风丧胆。特别是成功的保护和营救了一大批被围困在香港的中共地下党人、民主党派人士和爱国文化人士,取得了八路军、新四军所不能取到的特殊作用。为中国人民的抗日事业,解放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东纵遗留下的革命遗址、故居、文物等这些红色宝贵资源,是坪山、深圳乃至广东的骄傲,也是全国革命历史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我们没有理由也不应该丢弃她,改变她,冷落她。相反更应该理直气壮地宣传她,保护她,建设她。可是令人费解的是,多少年来,东纵故居遗址,景色依旧,“门前冷落车马稀”,未见政府有投资建设和美化迹象,现在的纪念馆也是民间自发捐资修建的。在文化艺术宣传上,亦少见闻世力作,故时至今日,市场上看不到一本像样的东纵史料书籍;也未见上演颇有影响的话剧、戏剧、电影、电视剧;更未见有上市的打造东纵红色经典品牌、名牌。仅一条以“东纵”命名的东纵路尚可让行人偶尔想起,就其影响而言,恐怕远不及小小的琼崖《红色娘子军》连和洋澄湖畔的《芦荡火种》。“阿庆嫂”这一文学典型人物也成了名冠全国的知名品牌。而真实存在且闻名遐迩,威震海内外,起源于坪山的东江纵队,长期以来却鲜为国人所知。这就说明我们在文化理论宣传上,革命传统教育方面尚有欠缺。东纵遗址,若是搁在内地,恐怕早就是“风景这边独好”。看深圳,沧海桑田,过去的小渔村,如今的繁华大都市,翻天覆地的变化,日新月异之发展,唯独占地8000平米东纵遗址,昔日依旧,今天依然。历届身为南粤的封疆大吏门,见此不知有何感慨?抚今追昔,饮水思源,难道不应为此做点什么吗?该是投资建设之时候了。
二、“五位一体”,东纵遗址建设须建成综合型、园林式公园
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建设方针,东纵遗址建设不仅是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之建设,建好后又为经济建设服务,实属“五位一体”之建设项目。建议政府应大投资、高起点、大手笔进行规划,不能小家子气;不能像燕子岭、聚龙山公园那样“半成品”。必须一次性建成南粤大地一流的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下文简称“双教基地”)。打造成集宣传教育、瞻仰缅怀、表演娱乐、健身锻炼、游园偿景、纳凉小憩、会馆书画、旅游景点等为一体的综合型、多功能、园林式的“东纵公园”;成为闹市中的静谧休闲之地。结束深圳只有人造山水风景点而没有传统文化红色旅游风景区的历史。使之成为南粤大地红色旅游景点中的经典;使之成为能吸引海内外华人、华侨前来参观旅游的一大亮点;使之成为提高坪山、深圳知名度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三尊三不”,是东纵历史文化遗址建设必须坚持之原则
东纵历史文化遗址建设,应坚持“尊重历史,尊重文化,尊重现实”“三尊重”原则,是“不允更改,不准拆迁,不许造假”的。东纵遗址含曾生故居、《前进报》旧址,东纵医院旧址、东纵遗物以及配套的纪念馆等,均源于坪山而非坑梓,坪山新区拟将东纵纪念馆搬迁至远在坑梓的聚龙山脚下,是抛弃历史史实;丢弃东纵原籍;舍弃故居旧址;遗弃主流文化;是违背史实原则的!即便是建纪念馆也应围绕遗址在原址上兴建、增建、扩建或改建。遗址是历史,是主体;纪念馆是为主体而建的纪念设施,是为主体服务的支体;因主体而建支体,支体支持主体,二者是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是历史与现实的有机结合,缺一便没有了任何意义。
东纵因曾生而源于坪山,曾生因故里原籍在坪山现址,如果强行地将纪念馆搬迁,人为的改变这一历史,有对历史不尊重,对前辈不敬,对后人误导之嫌。既不符合自然规则,也不符合历史史实,更不现实。“面积较小”难道就不能在原址上扩建或增建?在原址上扩建,即有政府大手笔投资;又有民间自发捐资;体现了政府的重视;再现了人民的爱戴;还原了历史的真实面目,也减少了政府异地重建之开支。便利了参观瞻仰者,提高了坪山影响力。此等善举,何乐而不为呢?君不见“叶挺将军纪念馆”,“叶剑英元帅纪念馆”,均是分别从异地又都迁回叶氏故里,在故居旁重新扩建之先例?前车之鉴,坪山不应重蹈覆辙,重犯类似的错误,切勿因决策失误而铸成大错。即便是按政府意图耗巨资在异地新建起来了,难免有“假冒伪劣”之嫌,“名不正则言不顺”之说。新、老两个纪念馆,两套管理班子,机构重叠,文物、遗物该摆放何处?满足新馆,旧馆空虚,若是当地人和捐款者抗“旨”不尊,据理不搬,新馆便是形同虚设。长期空置,如同装修豪华,生意惨淡冷清的商家店铺,数年不热不旺,岂不成了功过是非,后人评说的谈资笑料?笔者真的不敢深思细想。
四、尊重民意,是东纵遗址建设决策之关键
坪山新区作出”拟搬迁”之决策,应真心实意地广泛征求社会民意。何为“广泛”?何为民意?笔者以为:
1、市、区两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的多数意见和看法。
2、党校、党史办、文史资料机构和历史、文化部门的学者、专家、教授们分析论证之见解。
3、东纵健在的老战士和已故去的老同志的后代、亲属们的真实意见和愿望。
4、坪山当地党员干部、长者、以及社会各界名流,名士之意见。
5、当年捐资修建原址纪念馆的几千名募捐者的意见,意愿。
上述五部分人是最有发言权者,是政府决策最不能忽视也不能忽悠之群体。政府应在认真听取和研究他们的意见意愿后,再做出决策。尤其是后三者,他们当年纷纷慷慨解囊,捐资兴建原址纪念馆,在某种意义上讲是对政府的莫大讽刺,“你们政府不投资,我们募捐兴建”,如今政府投资却在异地重建新馆,抛弃旧址、故居、原馆与不顾,试想,逝者如斯,逝者若在情面何堪?那些活者的并为此捐资的人心作何想?那是绝对不能小觑的几千人呀!坪山的老少爷们,父老乡亲们很不理解,坪山的父母官为何做出令坪山人民大为失望的决策?强行搬迁,异地新建,于情于理,甚为不妥。对聚龙山、燕子岭公园,坪山人颇有微词。他们管它叫“废品”工程(半成品即为废品);“胡子“工程(永远不能完工收尾);贴金工程(当官的捞政绩给自己贴金的形象工程);北极工程(只冷不热,人迹罕至),加之地处偏僻荒野,远离市区,安全系数极低。现在又要把东纵纪念馆硬生生地塞进去,完全没有顾及当地人之感受。东纵是坪山人唯一值得骄傲的历史,非要把她与那个坪山人本不看好且搭不上边的聚龙山扯在一起,意欲何为?背后抱怨便不言而喻了,心存疑虑也就不难理解了。
五、名正言顺,在原址上大手笔扩建顺理成章
探究搬迁之理由,实在太过牵强,令人费解。似有忽悠之感。理由中只字未提资金问题,说明资金根本不是问题。既然资金不是问题,那“现址面积较小,展览功能薄弱,展示手段不够丰富”,也就算不上是理由了。在原址周边稍作拆迁扩建是完全可以解决的。比如,把坪山医院门前的医院住宿楼、篮球场,停车场划过来(把坪山医院后面破旧的旧房老宅和脏乱差的空闲地划给医院)拆除东纵路边三排私房和故居相邻的几栋民宅,即可建一个中等型的综合性的双教基地和附属的东纵公园。增建一个如原纪念馆相似的新纪念馆;扩建一个可供演出集会的东纵广场;增修雕塑造型、鲜花绿地、长廊亭榭等绿化景致,成为名副其实的东纵路上的一大亮点。我们不能因为拆迁难,而避开原址另辟行径。有资金,何愁面积?何谈市容市貌不能改变?在原址上扩建,既打造了东纵品牌文化,又使该区域景上添花,既拆除了不雅的破房旧宅,又美化了市容市貌;既尊重了历史,又不违民意;既名正言顺,又顺理成章。上合天意,下服民心;对死者是敬慰,对活人是享受。
东纵文化遗址建设,此乃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之建设项目,是爱民、亲民、为民之工程;是当地百姓翘首期盼,关心关注的社会公益事业;是纪念、弘扬革命先辈精神,造福当地,福荫后人的百年大计。恳请市、区两级领导在决策上慎之,慎之!不要把好事办成了民怨民愤之坏事。十八大后,中央领导带头转变作风,令国人拍手称道。相信深圳各级领导也一定能上行下效,夙夜在公,勤勉于民。做一些实实在在让百姓看得见,摸得着,速效便民的好事、善事;切不可重犯像“二叶”纪念馆那样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之错误。1.5亿不是小数字,不要把百姓的钱浪费在像“烂尾楼”似的,至少目前偏远清冷数年不热的荒郊野岭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