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誌難忘的一頁
一九三七年盧溝橋事變,日本軍國主義全面侵華,繼又發動太平洋戰
爭。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八日,香港亦蒙受炮火,英軍在短促的戰鬥中即告
瓦解,戰十八日而失陷。香港同胞開始了三年零八個月暗無天日的生活。
神州大地烽煙四起,全國人民奮力抗戰。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廣東人民抗
日游擊總隊陳江縱隊前身),派出精幹武工隊進入港九新界地區,發動群
眾,組建游隊。一九四二年二月三日,港九獨立大隊在香港西貢黃毛應教堂
宣告成立,統一指揮抗日武裝部隊。西貢、沙頭角、元朗、大嶼山、市區等
地先後成立地區中隊,還有海上中隊和中華中隊。同時,在各農村根據地,
組織民兵自衛隊、游擊隊之友、婦女會、青年會、兒童團等,與游擊隊並盾
抗戰。
港九獨立大隊有成員近千,絕大部份是土生土長的香港人。他們果斷地
消滅數十股土匪,保護了村民的生命財產;在敵人嚴密控制下,出色地完成
護送大留港文化界精英、愛國民主人士脫險,並轉移到安全後方的任務;向
被驅趕出境的幾十萬市民,在淒苦的旅途中伸出援手;不惜犧牲,為反法西
斯同盟軍提供重要情報,營救英軍戰俘和盟軍飛行員;深入日軍腹地和海
域,牽制及打擊敵人有生力量……。
在三年零八個月艱辛歲月中,游擊隊員冒出生入死之險對敵作戰,民眾
為掩護他們視死如歸,軍民共赴國難,建立了赫赫戰功。港九獨立大隊是香
港淪陷時期唯一的抗日武裝隊伍,在殖民統治期間,卻無任何文字記載。但
香港歷史這難忘的一頁,民眾銘記於心,英雄的事跡代代傳頌。港九新界地
區各界人士先後在沙頭角、烏蛟騰和西貢建立了[抗日英烈紀念碑)每年均
舉行隆重的謁碑典禮。
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香港回歸祖國,四百多名分散各地的老戰士會聚香
港慶回歸。各界獲悉當年父輩含淚送別的親人回來了,紛紛發出熱情洋溢的
邀請。老戰士們重遊戰鬥過的地方,所到之處,民眾奔走相告。曾經患難與
共的父老鄉親,由兒孫陪伴出席歡迎盛典。當年捨生忘死去保衛的這片神聖
領土,已回到祖國懷抱,憶及往事,百感交集!同年中秋節,特區行政長官
董建華接見老游擊戰士代表,讚揚港九獨立大隊的貢獻。
一九九八年重陽節,香港特別行政區舉行隆重的【陣亡戰士名冊安放儀
式】。特別行政區政府承認: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是香港淪陷時期一支正
式的武裝部隊,在保衛香港的戰爭中作出了重大的貢獻。特首董建華親自把
在抗日戰爭中,
為保衛香港而犧牲的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的壹百壹拾五名烈士的名冊,安
放在大會堂紀念寵,供市民憑弔。特區政府決定在每年的重陽節,舉行「為
保衛香港而捐軀之人士」紀念儀式。
半個多世紀後對烈士遲來的追認,使名冊安放儀式意義非凡。全港各大媒
體和世界著名通訊社,都作了廣泛和詳盡的報導,對特區政府給予高度評
價。報章雜誌刊載介紹港九獨立大隊的資料,也激發了青少年踏著先輩的足
跡,追尋這段令港人驕傲的歷史。
束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作為一支抗日隊伍,早在抗日戰爭勝利後,已完成
歷史賦予的使命,所建立的功績亦載入史冊,也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
富。英烈用鮮血和生命煉鑄的豐碑,永垂不朽!
原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游擊戰士聯誼會 二零零四年二月三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