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网站

热线联系

 

 



中共增城地方史

[精彩书屋]


  作者:中共增城市委党史研究室
 

                            前言

    增城位于广东省中部,珠江三角洲东北角,东界博罗,北接龙门,西连

从化,西南邻广州市郊,南临东江与东莞相望。县城距广州市中心70公里,

是广州东北部的重要县分。增城人民有反抗压迫、反抗侵略的光荣革命传

统。鸦片战争爆发,增城人民在广州三元里的抗英斗争中,参加了包围英军

四方炮台之役。辛亥革命时期,爱国华侨郭继梅,从海外回国参加孙中山闽

先生领导的黄花岗起义,在战斗中英勇牺牲,戎为黄花岗起义七十二烈士之

一。旅居新西兰的华侨领袖黄国民,于1914年筹款回国支持孙中山讨袁战

争,对国民革命作出过贡献。


    在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和大革命时期,广东是革命的根据地。1925年6月,

爆发了震惊中外的省港大罢工,在此影响之下,增城的县城、新塘以及铁路

沿线地区纷纷建立了工会、农会、组织工农群众进行国民革命运动,培养和

造就了一批革命骨干。1926年初,在中共广东区委的直接领导下,新塘地区

的工人、农民中的中共党员,首先在新塘的沙贝村(今新何村)建立了增城县

第一个共产党的地方组织——中共新塘支部,从而揭开了增城新民主主义革

命斗争的新一页。增城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影响和推动下,开展了反

帝、反封建的工农大革命。


    1927年,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右派发动反革命政变,大革命遭到失

败。为了挽救革命,中国共产党领导举行举世闻名的广州起义,中共党员阮

峙垣等人参加了武装起义的战斗。广州起义失败后,增城地方党组织根据省

委的指示,于1928年2月,在新塘地区建立了以伍来成为书记的中共增城县

委,领导工农群众开展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革命斗争。后因广东省委和广州

市委迭遭破坏,是年7月,中共广州市委决定撤销增城县委,改为新塘区委。

8月以后,因为白色恐怖严重,新塘区委同广州市委联系中断,增城地方党

组织被迫停止活动。增城地区的革命运动虽然暂时转入低潮,但增城人民的

革命斗争并没有停止过,这主要是因为受到中国共产党政治主张的影响。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国革命进入抗日战争时期。9月以

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有力地推动丁抗日救亡运

动。从1937年底开始,上级党组织先后派遣中共党员阮海天、徐可生、杨

步尧、王新民等到增城开展抗日救亡运动,重建地方党的组织。1938年,

中共仙村支部、雅瑶支部、竹林支部相继成立。增城地方党组织重建后,

动员民众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先后建立了广东民众抗日自卫团增城县第三

区常备队,广东青年抗日先锋队增城工作队,增城县第七区民众抗敌后援

会,增城青年战地服务团等抗日武装队伍和民众团体,有力地推动了增城

各地抗日救亡运动的开展。10月,日军进犯增城,党组织领导人民奋起抗

击日军的入侵。1939年4月,为统一增城地方的党组织,中共东江特委派

郭大同以及东江华侨回乡服务团前往增城活动,成立了中共增城特别支部。

特支高举团结抗战的旗帜,开创了增城地区抗日新局面,地方党的组织在

斗争中也不断发展壮大。同年冬,中共增城县临时工作委员会成立。在此

基础上,1940年1月,成立了中共增城县委员会。是年3月,中共东江特委

决定对增城、龙门、博罗三个县的党组织实行统一领导,成立了中共增龙

博中心县委,机关设在白面石村,下辖中共增城县沦陷区工委,中共龙门

县工委,中共博罗县委,中共正果、派潭、福和区委。与此同时,增城地

方党组织组建了增城人民抗日游击基干队,在增西沦陷区开展敌后游击战

争,建立抗日根据地。1941年4月,游击队不断发展壮大,组成了广东人民

抗日游击总队增从番独立大队,卢伟良任大队长兼政委。该部以油麻山为

根据地,活动范围包括福和、中新、镇龙、永和以及广州市郊区。


    1942年初,国民党当局掀起了反共逆流。2月,中心县委书记钟靖寰和

组织部长李志坚被捕。5月发生了中共粤北省委被破坏事件,全省政治形势

恶化,地方党组织处境十分困难。为适应形势变化的需要,中共东江特委果

断决定:撤销增龙博中心县委,保留中共龙门县工委和博罗县委,在增城沦

陷区成立中共增城敌后县委,在国统区成立中共增城后方县委。是年5月,

黄旗山战斗后,增从番独立大队南撤东莞,编人曾生、王作尧部。7月,上

级党委派谢学筹出任中共增城敌后县委书记。敌后县委继续坚持活动,领导

人民进行抗战。8月,中共中央南方局的指示下达后,东江特委解散了中共增

城后方县委和龙门县工委,设置联络员负责联系国统区内隐蔽的党员。1943

年4月,中共增城敌后县委改为特派员制,县特派员谢学筹移驻新塘坭紫村,

县特派干事袁鉴文、杨步尧、莫福生分驻镇龙旺村、铁路沿线和新塘镇。党

组织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广九铁路沿线一带,隐蔽精干,在艰苦的环境下坚持

独立工作,积蓄力量,积极创造条件恢复敌后武装斗争。


    1943年9月,中共前东特委和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为恢复东江北岸的敌

后游击战争,在增博边组成了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独立第二大队。同年12

月东江纵队成立,该队改称为东江纵队独立第二大队,阮海天为大队长,李

筱峰为政委,在增博边一带活动。1944年5月,东江纵队独立第二大队挺进增

从番边,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增城地方党组织密切配合,开辟了大片抗日根

据地。是年12月,在增城沦陷区、增博边区活动的东纵独二大、独三大和挺

进粤北先遣大队,组成了东纵第四支队,蔡国梁为支队长兼政委。1945年1

月,建立了增城县永和区抗日民主政府,一直坚持到抗战胜利。


    1945年2月,增城沦陷区恢复县委领导机构,杨德元任县委书记兼东纵四

支队政委,阮海天任支队长,县委机关设在永和禾丰村。同年1月,在增龙边

界也成立了辖国统区的中共增城县委,书记袁鉴文。同年5月,在增城县委

(辖国统区)的基础上,组成了中共增龙县委。与此同时,组建了增龙博独立

大队,在增龙博边区开展抗日武装斗争。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

中国人民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抗战胜利结束。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当局调集重兵进攻增从番边游击根据地,中共增城

县委和东纵第四支队率领游击区的军民奋起自卫还击。为适应新的形势变

化,1945年10月,在江北特委主持下,增城县委和增龙县委合并为新的增龙

县委,由袁鉴文任书记,东纵第四支队同增龙博独立大队合并组成新的东纵

第四支队,在增龙博边区有理、有节地抗击国民党反动派的军事进攻,为争

取和平民主而斗争。


    1946年6月,国共两党经过谈判和斗争,双方达成停战协议,东江纵队

北撤山东烟台,东纵四支队有100多人北撒。党中央指示留在地方的党员按

照“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的工作方针,绝对隐蔽。

增龙县委改为特派吴制,由钟育民任特派员,负责领导转入地下坚持斗争的

地方党员。


    全面内战爆发后,增城地方党组织根据中共中央香港分局的指示,领导

增城人民开展以反内战、反迫害、反征兵、征粮、征税为主要内容的革命斗

争。1946年底,增北地区恢复了武装斗争。1947年2月,在中共江北工委领导

下,增城、龙门、从化、博罗的武装斗争蓬勃发展,地方党组织恢复了活

动。是年3月,设立了中共增城县特派员,领导增城、龙门两县的党组织。10

月,成立中共增龙博区工作委员会,领导增城县以及龙门、博罗部分地区的

党组织。与此同时,在这个地区开展活动的武装队伍,以增龙从博人民自卫

队名义开展武装斗争。


    1948年1月,江北工委根据香港分局指示,在江北游击区开展了“收缴地

主武装,分浮财,准备过渡到分田”的“大搞”运动,游击区各乡村纷纷建

立了农会和民兵组织,人民武装队伍迅速扩大。3月,中共江北地委成立,在

江北地区活动的人民武装力量统编为广东民解放军江北支队。地委、支队以

下,分地区成立县委和团级部队机构。增城、龙门两地游击区成立了中共增

龙县委,在该地区活动的人民武装编为江北支队第二团,钟育民任县委书记

兼二团政委,徐文任团长。在党的领导下,增北地区群众运动蓬勃发展,人

民武装;队伍不断壮大,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国民党广东省当

局调集重兵对增龙游击区施行空前残酷的大“清剿”。增龙县委和江北支队

二团,带领游击区军民开展了一场异常艰苦的反“清剿”斗争。


    1948年9月,江北地委调整了方针政策,重新部署了工作。增龙地区二

团主力部队转移,钟育民调任平原地区特派员,率队挺进增南广九铁路沿线

活动,牵制敌人。地委副书记陈李中兼任增龙县委书记和二团政委,李绍宗

任二团团长。新组建的增龙县委纠正了在“大搞”运动中“左”的政策,推

行了以“反三征,减租减息,生产合作,救灾救荒”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政

策。在武装斗争方面则运用游击战略战术与敌人周旋,从而扭转了局势,使

游击区得以巩固和发展。


    1949年元月,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进入了夺取最后胜利的阶段。1月1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成立。2月15日,江北支队改编为粤赣湘边纵队

东江第三支队,在增龙地区活动的二团部队改编为东三支第二团。是年3月,

东三支集中优势兵力,在博罗上坪歼灭了国民党广州行辕独二团申江营。上

坪大捷彻底摧毁了国民党军队对游击根据地的“围剿”,江北地区军民得以

从防御转入进攻。6月,东三支攻克正果,促使增城地区国民党反动武装土崩

瓦解。


    1949年8月下旬,龙门县城解放,为了适应革命形势变化的需要,中共江

北地委对其所辖的各县委和东三支各团进行调整,决定撤销中共增龙县委,

分别成立增城县委和龙门县委,在增城县活动的游击队建立东三支六团,与

此同时,增城地区建立了增城县人民政府,领导全县军民积极地配合南下大

军作战,10月13日,人民解放军解放增城,国民党反动派在增城的统治被彻

底摧毁。10月中旬,中共江北地委任命徐文为增城县委书记,罗声为县长,

相继建立县委的工作机构和各级党组织。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增城地方党组

织肩负起更为繁重的任务,投入新的斗争。


 

 

 

   
 

 

 

东江纵队纪念网站  电 话:86-139 0293 8869
您是本站第 位客人
深圳市坪山区东江客家文化协会版权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粤ICP备20048052号-1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