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东江发源于江西南部的安远、寻邬两县之间。东源寻邬水,西源九曲
河,南流到广东龙川县边境汇合后,从东北纵贯西南,汇人珠江流归南海。
东江地区在历史上是一个泛指的地理概念,而不是行政区域。大革命和土
地革命战争时期的东江地区包括惠州、潮汕和梅州所属各县在内的整个粤
东地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东江地区,是指东江流域所属各市、
县。《中国共产党东江地方史》记述的是中国共产党东江地方组织在新民
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东江地区,领导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的历史。
全书以东江地方党组织领导机构的变化沿革及其活动为主线,侧重对东江
流域各县、市的活动史事进行叙述。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
东江地方组织带领东江人民前仆后继,英勇奋斗,流血牺牲,为了民族独
立和人民的解放,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进行了长期的、
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伟大的胜利,谱写了绚丽多彩的历史篇章。东江
地方党的历史,不仅在广东地方党的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在中国
共产党的历史上也不失为辉煌的一页。东江人民富有革命斗争的光荣传统,
为了反抗封建主义统治和。帝国主义侵略,一代又一代的东江人民进行了英
勇顽强的斗争。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民族英雄林则徐在虎门销烟和抗英的
爱国斗争,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揭开了中国
近代史上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斗争的序幕。东江人民在鸦片战争中英勇抗击英
国殖民主义者的侵略,谱写了一曲气吞山河的爱国主义壮歌,充分显示了中
国人民的英雄气概,在全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灾难深重的东江人民反侵略、反压迫的斗争接连不
断,举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武装起义,为推翻封建统治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虽然东江人民长期的反帝、反封建的斗争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都归于失败,
但是这些自发的农民武装反抗和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革命,却给封建主义统
治者和帝国主义侵略者以沉重打击,唤起了东江人民的民族觉醒和革命斗
志。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一批深受新文化、新思潮影响的东江青
年,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东江各地青年学生纷纷响
应北京青年学生的爱国行动,把东江地区反帝反封建斗争推进历史新时期。
从此,新文化、新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在东江地区进一步传播。在先进青年知
识分子刘尔崧、阮啸仙、张善铭、彭湃等人的引导下,东江各地先后有一批
青年知识分子参加共产主义小组的活动,他们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深人工
农群众,为东江地区建立党组织打下了基础。
中国共产党广东地方组织创建之后,积极开展工人运动和学生运动。深
刻感受到农民饱受封建压迫之苦、较早接受马克思主义影响的先进知识分子
彭湃,首先在海丰点燃农民运动的星星之火,组织了中国第一个县级农会
——海丰总农会。随后,农民运动在东江迅速扩展到陆丰、惠阳、紫金、惠
来、普宁、五华等县,海丰总农会改称为惠州农民联合会。仅几个月的时
间,农民运动扩展到整个粤东地区,惠州农民联合会又改称为广东省农会,
会员达13.4万人。
1924年国共两党合作形成之后,广东成为大革命运动的策源地。广东党
组织贯彻国共合作的方针,派遣一批党员骨干到东江各地,放手发展工农运
动,迅速在东江开拓了国民革命的新局面。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迅猛发展,
形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高潮,为广东革命政府两次东征,创造了有利条
件。在1925年的两次东征中,共产党人周恩来等在东江地区播下革命种子,
不但促进和推动了工农运动的发展,而且在东江地区普遍建立起党的组织和
共青团组织。至1926年5月,东江地区有数十万农民加入农会,同时组织了拥
有3万之众的不脱产农民自卫军。至1927年春,东江地区的党员人数迅速发展
到4000多人,占了广东全省党员人数的一半,是当时全国党员人数最多的地
区之一。东江党组织的发展壮大,为推动工农运动的深入发展,为后来反击
蒋介石叛变革命,进行武装起义提供了重要的组织保证。
1927年4月,蒋介石公开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镇压工农运动,疯狂屠杀
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在这危急关头,东江地区的共产党人,根据广东党组
织的指示,毅然建立起东江地区的统一领导机构——中共东江特别委员会,
并带领东江人民发动了1927年夏季的讨蒋起义、秋收起义和1928年的年关暴
动。在全国首先举起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旗帜,开始探索武装夺取政权
的道路,揭开了土地革命战争的序幕。在进行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武装起义
中,东江党组织创立了海陆丰苏维埃,刨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块革命
根据地,同时制定《没收土地案》,实行土地革命,组建红二师和红四师。
与此同时,东二党组织也在斗争中得到较大的发展。至1928年春,东江地区
芸有党员29649人,占全省党员总数的46%。
海陆丰革命根据地丧失之后,中共东江特委继续领导人民坚持斗争,扩
建工农武装,深入开展土地革命,创建东江革命根据地和红十一军,将东江
土地革命战争推向新的高潮。由于党内先后出现“左”倾冒险主义错误,东
江革命根据地在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之后也遭到严重的挫
折和失败。东江党组织一次次地遭受破坏,东江革命根据地的人民群众遭受
残酷的迫害,革命转入低潮。但是,东江共产党人、红军战士和革命人民,
在古大存等人的领导下,继续坚持斗争。
卢沟桥事变后,中共南方临时工委、中共南方工委、中共广东省委先后
选派大批干部进入东江地区,联系土地革命战争失败后潜伏下来和隐匿外地
的共产党员和革命者,采取正确的方针和措施,恢复和重建党的组织,1939
年2月,重新建立了中共东江特委。到1939年冬,东江地区党员人数发展到
2200多人,又是当时广东省党员人数最多的一个地区。东江党组织在发展队
伍的同时,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在
东江地区普遍组织青年抗日同志会,青年抗日先锋队等抗日救亡团体,争取
海外华侨和港澳同胞回国回乡参加抗战,组织东江华侨回乡服务团和香港青
年回乡服务团,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宣传抗日,唤起民众。东江沦陷之后,党
组织在东江发动群众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在孤悬敌后,日、伪、顽夹击
的险恶环境中,创建了蜚声海内外的东江纵队,开辟了东江抗日根据地。日
军侵占香港后,根据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周恩来的指示,东江党组织和游击队
配合党的领导机关,组织策应香港秘密大营救,成功地营救出被困于香港的
著名文化界人士和爱国民主人士数百人以及国际友人近百人。这一规模宏大
的营救行动是中国革命史上前所未有的奇迹。它不但保护了一大批中华民族
的优秀人才,而且对进一步密切中国共产党与知识分子、民主人土的关系,
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发展,加强全民族抗日团结,起到了重要的
作用。1942年夏,中共南方工委和粤北省委遭到国民党特务组织的破坏,情
势极为危急。东江党组织坚决执行中共中央和南方局的指示,采取果断措
施,迅速撤退有关人员,停止组织活动,在极为复杂、艰险的环境中,紧紧
依靠人民群众,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终于战胜
重重困难,渡过艰难岁月,迎来抗日战争的胜利。东江党组织在抗日战争中
进一步得到巩固和发展,东江人民子弟兵——东江纵队发展成为拥有1.1万
多人的抗日武装力量,以东江、琼崖敌后抗日根据地为主体的华南敌后战
场,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国三大敌后抗日战场之一。
由于东江地区既是东江人民抗日武装的根据地,又是抗日战争时期广东
党组织领导机关的所在地。因此,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广东当局就调集重
兵,对东江地区进行大规模的军事进攻。东江地方党组织率领人民武装力
量,在根据地人民群众的支持下,与国民党军队进行了英勇的斗争,彻底
粉碎了国民党广东当局妄图在三个月内消灭东江纵队主力的阴谋。1946年6
月,东江纵队主力北撤山东后,在东江人民革命力量处于相对弱小的情况
下,国民党当局的“绥靖”、 “清乡”和残酷统治,使东江地方党组织再
次陷入异常艰难的环境之中。面对突变的形势,东江地方党组织根据中共中
央的指示,及时地转变斗争方针和策略,未参加北撤的共产党员和武装人员
从公开的斗争转入分散隐蔽,就地坚持,渡过难关,成功地保存和积蓄了革
命力量。
当中共中央号召南方各省发动游击战争以配合全国解放战争的时候,东
江党组织带领人民竖起恢复武装斗争的旗帜,坚决按照中共中央香港分局的
部署,恢复整顿和巩固党的组织,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武装队伍,建立
游击根据地。在斗争:不但巩固和发展了党的队伍和革命力量,而且挫败了
国民党军队的迭次进攻,使敌我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从1949年开
始,粤赣湘边区党委领导下的人民武装,在东江地区发动声势浩大的春季攻
势和夏季攻势,以风卷残云之势歼灭了国民党军的大量有生力量,解放了十
余座县城和大片乡村,并与闽粤赣边区共同建立起纵横千里的东江、韩江大
块战略基地。至1949年秋,东江地区的党员人数发展到8删余人。人民武装发
展到2.4万多人,粤赣湘边区党委从东江第一支队、东江第二支队、东江第
三支队等地方部队,抽调兵力,组建了由粤赣湘边党委直接指挥的五个独立
团和一个师级建制的支队。八九月间,东江地方党组织发动东江地区人民迎
军支前,形成了轰轰烈烈的迎军热潮。当南下野战军人粤作战时,得到东江
人民全力支援。由粤赣湘边纵队直接指挥的部队与两广纵队一起组成南路
军,为解放广东全境作出了贡献。
中国共产党东江地方组织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时期,经受了长期革命
斗争的锻炼和考验,谱写了光辉的历史篇章。东江地方党组织虽然在漫长的
征程中历经危难,但共产党人百折不挠、前仆后继,始终高举着革命旗帜勇
往直前,战斗不息。据不完全统计,东江地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革命
事业而牺牲的共产党员和革命者有1.8万人之多,其中有彭湃、阮啸仙、刘
尔崧、张善铭、赵自选、黄居仁、李源、陆更夫、郑怀昌、刘琴西、蓝璇均
、赖成基、叶镛、颜昌颐、郑志云、陈舜仪、林道文、杨石魂、杨其珊、颜
汉章、吴炳泰、陈魁亚、徐国声、杜式哲、朱炎、彭桂等著名共产党人。他
们的鲜血染红了东江大地,染红了胜利的旗帜,他们的丰功伟绩与日月同
辉,他们的革命精神与山河共存。
中国共产党东江地方史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凝结而成的。她
是共产党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浴血奋战历史征程的实录,也是东江革
命斗争历史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共产党人在东江地区奋斗的历史无疑是一
份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东江地区党组织和人民创立的光辉的革命业绩,
革命先辈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英勇牺牲精
神,永远是激励人心、震撼灵魂、鼓舞斗志、催人奋进的精神力量。中
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历史,是一部深刻
蕴含和充分体现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活生生的教科书。毋庸置疑,
中国共产党东江地方史是这部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
编纂一部真实、准确、全面、生动的东江地方党史,不仅是东江各地
党委提出的要求,也是东江地区党史工作者共同奋斗的目标。经过东江党
史工作者几十年的努力和协作,在征集大量历史文献资料和深入研究的基
础上,从2000年开始由中共惠州市委党史研究室牵头组成编写组,在东莞
市委党史研究室、河源市委党史研究室、汕尾市委党史研究室及增城、新
丰、从化、花都、五华等县市委党史研究室的协助下,着手撰写工作。本
书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以中共中央《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为依据,遵循实事求是、求实存真的原则,努力按照编年体和纪事本末体史
书的要求和方法进行编撰,力求客观、真实、准确地反映中国共产党东江地
方组织建立、发展、壮大的全过程。在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的指导下,
在众多革命老前辈和专家、学者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经过一年多时间的
努力工作,《中国共产党东江地方史》终于问世了。如果这部书能对读者了
解中国共产党东江地方组织的历史有所帮助,如果这部书能给人们以鼓舞、
启迪和教育,那么我们全体东江党史工作者将会感到无比的欣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