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网站

热线联系

 

 



东江纵队的国际地位

[文献汇编]


  作者:
黄作梅
  来源: 《前进文萃》第3辑,1946年6月10日出版
 

东江纵队的国际地位

    八年来坚持艰苦奋斗的东江纵队,由于它所处的战略地位,更由于它执行忠于盟邦共同作战义务的政策,自一九四一年冬太平洋战争爆发,香港沦陷之后,在协助盟邦作战的国际合作上,尽了很大的力量,有过不少功劳,因而它在国际上获得了良好的声誉。盟国对日反攻不断进展,直迫日本大门,接近中国大陆的时侯,东江纵队和东江解放区的战略地位已引起盟国的重视《美亚杂志》曾著文阐述,题为《东江游击纵队与盟国在太平洋上的战略》,其结论认为,如果能供给这支军队以武器装备,对于盟国的对日反攻是有很大意义的。

    回溯几年来,东江纵队在抢救被敌俘虏的国际友人,营救美国机师,支持和协助英军服务团,及与美国从事情报合作的这几项工作,都有把它介绍出来的必要。

    香港沦陷后,敌人把盟国军人战俘囚禁于七姐妹、深水涉与亚皆老街三个集中营,盟国的政府文员、市民、妇孺等则囚于赤柱集中营,印度兵则囚禁于马头围集中营,一部分管理市政卫生的官员和银行的职员则不予囚禁,迫令他们帮助恢复市政及金融工作。在初,敌人无论对被囚的或未被囚的盟国人士的监视都不大严密,脱险逃出还不太困难。赖特上校(Coi.L.T.Ride)、京中校(Lt.Coi.G.King)、 谭臣警察司(Mr.W.P Thompsupt.of Police)、祁德尊少校(Major.J.D.CIaqLLd) 等都是在这时逃出来,经过东江纵队的港九大队的保护招待和帮助而安全到达中国的大后方去的。他们都曾表示说:他们对周围情况完全不了解,逃出来是抱着极大冒险,如果没有东江纵队的帮助,能否安全脱险是一个极大的疑问,假使集中营里的人能够知道东江纵队的真诚帮助,相信许多人都会绝不犹疑地跑出来的。

    为着更有效地进行抢救工作,东江纵队派出专门工作干部,潜回港九市区负担这个责任。当时曾和香港辅政司詹臣先生 ( Mr.F.GC.im SonCoLouia Lsecretary)、医务总监司徒永觉先生(Dr.SeluynCiarKe Director of Medicalser Vice)、上海银行总经理祁礼宾爵士(Sir.Groybeern ChiefManager of the Hong Kong Shanghai Bank) 等<联络>,并准备营救他们出险,可惜他们都不愿意,因而没有结果。又曾和赤柱集中营里的盟国人士取得秘密联络,但当时营中的英国高级官员对时局估计不足,认为日寇不出半年必败,不同意营内人员逃走,因而也没有结果。及后,由于逃出的人日多,敌人对战俘的监视逐渐严密,便增加了营救工作的困难。

    经过这种营救工作,东江纵队的地位和作用开始受到盟邦的重视,当时特别是英国。一九四二年七月,英国在惠州成立了英军服务团的前方办事处,该办事处主任祁德少校即致函东江纵队,要求派出代表和他讨论合作问题,并派出何礼文上尉 (Major.R.D.Holmcs)到港九解放区来,要求东江纵队调查和摄影集中营的情况和位置,及协助营救工作。

    当时敌人在市区统治极严,秘密警察布置得象天罗地网,东江纵队工作人员在极困难和危险的情况下,英勇地和沉着地帮助英团组织情报站,计划营救国际友人的办法,布置秘密交通路线,经常是一马当先担负最危险的工作,以鼓励英团工作人员的勇气,并经常指导他们关于秘密工作和坚持地下斗争的艺术,不断向他们提供改善工作的意见。在和英团合作的过程中,支付了庞大的用费,但全部都有由东江纵队自已撙节出来,勉力维持的。由于东江纵队的港九大队在新界英勇斗争,地区日益巩固,使盟国人员获得很好的安全保障和工作便利,并允许英团在新界地区建立联络站,担任和市区工作人员与惠州办事处的联络工作,便利了他们对市区工作人员的指挥,减轻了敌人封锁的危险和交通的困难。

    由于这些工作的成就,东江纵队的国际声誉日隆,魏菲尔将军(Ficld Marshall waVcil)曾加赞扬和鼓励,因而受到国民党当局的忌恨,用各种办法破坏东江纵队和盟国的这种团结与合作,终于在一九四三年八月英军服务团突然决定与东江纵队截断关系,停止一切联络。但即使是这样,东江纵队仍自动地给英团以援助,并救护了许多盟国友人送给他们,对英团的秘密过境的人员,仍予以便利。但国民党反动派这样的破坏行为,使这种国际合作不能继续下去,不能不是反法西斯事业的一个损失。不过英团的高级官员,如最高负责赖特上校,在今年二月返英前在香港仍这样向东江纵队表示:"如果没有你们的帮助,我们是不会做出什么工作来的。"

[黄作梅:《前进文萃》第3辑,1946年6月10日出版]

 

 

   


 

 

 

东江纵队纪念网站  电 话:86-139 0293 8869
您是本站第 位客人
深圳市坪山区东江客家文化协会版权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粤ICP备2004805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