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6-19 虎胆英雄威名远扬
作者:  来源:  时间:2007-12-30

虎胆英雄威名远扬

 

■本报记者李晶川

2001-6-19

 

深圳晚报

    ■无产阶级革命家、原东江纵队司令员:曾生

   

    龙岗区坪山镇石灰陂位于大鹏半岛北端,东南毗邻大鹏湾,与香港九龙新界山水相连。这里属于丘陵地带,土地贫瘠,是客家人居住的地方。1910年12月19日,一个后来影响了南粤大地半个多世纪的生命在这里诞生了。他,就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原东江纵队司令员曾生将军。

    不久前,记者专程前往东江纵队纪念馆采访。走进纪念馆和曾生将军曾经居住过的卧室,睹物思人,曾将军金戈铁马、建设广东的英雄伟业仿佛仍历历在目。

   

    ■无畏的客家少年

   

    曾生的父亲是澳大利亚华侨,名叫曾庭杰,小名曾生。曾庭杰青年时没读过多少书,因为生活所迫,只身跑到香港,在英国轮船上当厨师,随船到过欧、美、澳、亚各洲的许多大城市,算是一位见过世面的乡下人。儿子出世后,家里给取了个名字叫曾振声。因为客家话“振”与“曾”读音相近,而“声”与“生”又读音相同,所以后来曾振声在香港从事海员工运时,就干脆使用“曾生”的名字,并一直沿用了下来。

    广东是孙中山先生领导革命的策源地,从曾生出生到10岁这段时间,广东发生许多影响了中国近代史的重大事件。那时曾生刚刚懂事,常听到家乡父老气愤地讲述军阀混战、盗贼蜂起的事情。小曾生虽然还不能深刻理解,但却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对封建军阀仇恨的种子。

    曾生从6岁起就在家乡读书,10岁那年读完了初小。由于当时广东政局不稳,伯父便通过关系把曾生送到香港超然学校。小曾生当时以为香港的学校会比家乡的学校先进,没想到这所超然学校却十分落后,课程没有什么新知识,不仅讲的都是老八股,老师还经常体罚学生。特别是校长胡雨川,更是一个封建老顽固,对孙中山的革命党非常仇视。读过新学堂的小曾生对于这些陈腐的教学内容和方法,特别是对于经常在课堂上骂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胡雨川十分反感。有一次,胡雨川在课堂上因为听不懂曾生的客家话,就指责曾生不用功。曾生刚争辩了几句,胡雨川就恶狠狠地用教鞭朝他头上打来。曾生从小就有一股倔强的脾气,受不了这种屈辱,就把他的教鞭抢过来,折成两段,往他的身上掷了过去。没想到这下可闯了大祸,按当时当地的规矩,这就是“造反”,是会被开除学籍的。虽然曾生的伯父数次为他求情,但胡雨川就是不肯接受,说这个孩子“难以教化”。伯父无可奈何,只好又让曾生回坪山读书。而对曾生来说,却犹如一只小鸟重新获得自由。

   

    ■接受革命启蒙

   

    不久,曾生在父母的鼓励下,远赴澳大利亚求学。1928年,曾生父子一同回到了坪山。这段时间,国内发生了北伐战争、“4·12反革命政变”、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朱毛红军井岗山会师等重大事件。作为一个已具有民族意识的青年,曾生对这一连串的事变既感到新奇,又引起了他深沉的思索———中国将走向何处去?

    1929年,曾生再次出门求学,这次他选择了广州。因为他从小就仰慕孙中山先生,所以一心想进中山大学。在中山大学附属高中补习中文时,一个似乎很偶然的事件改变了曾生的生命轨迹。

    当年冬天的一天晚上,曾生突然莫名其妙地被抓进了牢里。虽然后来证实是一场误会,但却让他意外地在牢房里看到了以前关押在这里的共产党员写的革命标语。“打倒国民党新军阀!”“共产主义一定要在中国实现!”这种为了改造旧社会、建设新中国而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大无畏革命精神深深地震撼着曾生的心灵。他开始认识到,中国的未来只能寄希望于中国共产党。在经历了艰苦的努力后,1934年冬,他终于参加了“中国青年同盟”(党的一个外围组织),并于1936年10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曾生将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共产主义理想。

   

    ■组织香港海员工会

   

    1936年5月间,曾生在“日本皇后”轮上当海员。有一次,轮船从加拿大的温哥华港开出时,正好抗日名将张炎和夫人郑坤廉乘坐该轮的头等舱。他在船上看到了海员宣传抗日救亡的文艺演出后,觉得这艘船上的抗日气氛特别好,与别的船大不相同。于是,他就向一位海员打听情况,这才知道这些都是一位名叫曾生的中山大学的学生搞起来的。张炎一听,立即提出要见见这个有志青年。就这样,曾生结识了这位抗日名将,并很快就交上了朋友。

    在支援绥远抗战的活动中,香港海员群众的抗日热情日益高涨,维护海员利益的斗争也迅速发展,因而提出了重新建立海员工会的要求。在曾生等共产党员的积极活动下,1937年8月15日,“香港海员工会”在抗战声中正式宣告成立,曾生担任组织部长。在抗日爱国旗帜和海员工会的号召下,海员抗日罢工斗争迅速发展起来。据不完全统计,从1937年“七七”事变到同年底的近5个月中,参加反日罢工斗争的海员就达到5479人。所有日本轮船公司的中国海员3500人全部离船回国。不仅在日轮上,在其他各国轮船上的中国海员,也都因拒绝运货到日本而罢工离职。在香港海面,一时竟有40多艘船只不能开航。

    张治中将军在一封给蒋介石的电报中曾说:“从8月15日到10月15日,2个月中,就有在香港的日轮20多艘,海员623人全部离船回国,参加抗战。”据1936年7月到1939年11月的香港职工运动工作报告记载:抗战爆发以后,最少“也有5200名海员工人为了反日斗争而失业。然而他们忍受着一切痛苦,不乞怜,不呻吟。目前,香港还有16000多失业海员工人,没有一个回日本船去乞一碗饭吃。”由此可见,中国海员工人在海员工会的领导下,在抗日爱国斗争中表现出多么崇高的民族气节!

   

    ■挂帅成立抗日武装

   

    1938年10月中下旬,日本侵略军为了策应其进攻武汉的作战和切断中国海上的对外联系,实现其攻取武汉,摧毁或瓦解中国的抵抗力量,迫使国民党政府屈服投降的战略企图,发动了入侵华南的广州战役。10月12日,日军在惠阳县的大亚湾登陆,21日攻占广州。从此,抗战烽火在华南燃烧起来了。

    由于国民党守军未能作有效的抵抗,广州周围和东江下游地区的大片国土相继沦陷。日军所到之处,杀人放火、奸淫掳掠,东江两岸哀鸿遍野。领导东江人民进行抗战的重任,已责无旁贷地落在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肩上。

    就在10月13日,日军在大亚湾登陆的第2天,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负责人廖承志就召集中共香港市委书记吴有恒和时任中共海员工会书记的曾生开会,传达党中央关于东江地区可能迅速沦陷,我们要在东江敌后组织人民抗日武装,开创抗日游击根据地的问题。

    会上,廖承志提出要从香港市委或海委派一位负责同志带领一批得力干部回去组织抗日武装。曾生和吴有恒当即都主动请缨,最终还是廖承志作出了决定:曾生是惠阳人,有群众基础,并且惠阳的淡水和坪山地区的党组织也都是归海委直接领导的。因此,曾生同志回去更合适。

    接着,廖承志又说:“尽管有很多困难,但我们也有很多有利条件。比如东江是土地革命时期农民运动蓬勃发展的地区,而今东江各地又有我们的党组织,有更好的群众基础;敌人在大亚湾登陆后,国民党守军溃败,群众彷徨无主,在这种时候我们回去开展抗日武装斗争,群众必定会支持我们……”

    1938年10月24日,曾生率领一支由共产党员、进步工人和青年学生共60多人组成的队伍,在香港分批出发回到了坪山,并很快就打出了“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的大旗。

   

    ■站稳脚跟打开局面

   

    经过一年多的战火洗礼,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逐渐壮大起来了。在党的领导下,东江地区的抗敌后援会、抗日同志会、抗日妇女会、抗日青年会等群众抗日救亡团体也都搞得红红火火,为开辟敌后抗日游击根据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到1939年春,白手起家的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已经发展成一支200多人的战斗部队,装备了一挺重机枪、一挺轻机枪和120支长短枪。

    有了自己的敌后抗日武装,东江人民无不欢欣鼓舞。以坪山为中心的惠宝边区抗日根据地到处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群众中流传着“边区到底好威风,人心所向淡、坪、龙(即淡水、坪山、龙岗)”的歌谣。(本版照片由曾生同志的长子曾世平提供)

 

东江纵队纪念网站  电 话:86-139 0293 8869
您是本站第 位客人
深圳市坪山区东江客家文化协会版权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粤ICP备2004805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