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旨]抗英死保国土的中华壮士
香港屏山 邓圣时(文)
邓昆池、邓建国(照片)
廣西 鄧弘(畫)
1、國學生 高見察陰謀
前清國學生鄧申培,又名汝梅,號芳卿,生於1853年,屏山人。1898年他45歲,在屏山輞井村教書已經十多年了。這一年(1898年)在“新界”租借「專條」簽訂之前,他發現港英輔政司駱克任在村內某書室裡,足有三個月,行動詭秘。
芳卿對父老兄弟說,英國佔領了香港,又佔九龍,駱克在XX家裡“作客”,肯定有陰謀:我們要提防英夷得隴學蜀,佔我鄉土。
2、「展拓界址」屈辱百年
不久,壞消息相繼傳來,先是“皇上”將深圳河以南、九龍界限街以北地方“租借”給英國,為期九十九年。怎能想像在夷人管治下做其順民?怎能想像權益被剝奪?
3、謀佔山頂 主僕狼狽為奸
屏山古村背山面河,農田望無邊際。鄧氏立村之前,高明人士斷言:大自然的環境形成了屏山有千年不敗之局,但是如果有人敢於建屋騎在鄧氏頭上,則富饒強盛之局必敗無疑!
沒想到這一年,鄧氏在屏山立村七百多年後,竟然有人帶英夷到村背的嶺上踏勘,聲言鬼佬要在這山頂上建軍營,竖英國旗。村民火冒三丈,紛紛走到“帶路人”的住家門前,痛斥其出賣祖宗,背叛祖國。
4、打界椿 村民怒火燃燒
接着1899年3月16至18日,中英雙方官員在實地勘察,進行打界椿工作。深圳河兩岸人民十分震動,氣憤填膺,熱血沸騰,紛紛表示要打「紅毛鬼」。
5、接受賄賂 知縣出賣靈魂
1899年3月27日,新安知縣出告示,證實“租借地”的界線走向,警告不得“製造事端”,否則“必定懲辦,絕無寬恕”!另方面,知縣接受駱克的賄賂,提供大族的仇英的骨幹名單。
村民都問鄧芳卿怎麽辦?回答是:大家準備抵抗,但是要提防奸細!
6、鄧世英 發誓戰英夷
“甚麽租借?簡直是出賣國土,出賣子民和我家園!”鄧芳卿加緊和知心兄弟鄧世英-屏山更練團團長等研究敵情,佈置工作,發動武裝反抗!世英誓言:我族自漢黻公至今(1899年)歷九百多年,一向以大無畏精神守土衛鄉。紅毛鬼不過是兇猛的海盗,我洒盡熱血,也要發揚武士殺敵之志,不負團練戍邊的傳統,不辱祖父創下三代功名!
7、高舉義旗 勇向英夷宣戰
3月28日,鄧芳卿、鄧世英高舉義旗,在屏山張貼出抗英揭貼,號召村民團結,武裝抗英。他們在號召「有力出力」,加緊訓練團丁的同時,深知「三軍未
發糧草先行」,所以緊隨而號召「有錢出錢」。在他俩的言傳身教下,村民紛紛解囊。今天仍然可以提出捐款歷史證據的、有坑尾村一體堂的賬部。請看上面的一條支數--捐銀100兩就是買米給壯丁做伙食的。
8、傳書信 眾志匯成城
3月29日,深圳河南岸各村遍貼「抗英揭貼」,村民人人一條心:打紅毛鬼!深圳河北岸的福隆、雁田、懷德、竹園,新安塘尾等地都是南岸鄧族的親兄弟,東莞、新安、惠陽等縣的鄰近地區各族,都是南岸各族的親友,因路途遙遠,世英命其弟鄧家英跑馬傳訊,呼籲攜手抗英,共赴國難。各村長老亦互相傳信互勉。在雁田鄧族后裔鄧輔良進士的領導下,行動尤為堅強迅猛,立即發動五鄉團練五百餘人,積極備戰。
9、驚見戰書 港督急切求援
港英懾於屏山的反抗聲勢,改在大埔湴涌搭建臨時窩棚,給港督做“禮堂”,以便升旗接管「新界」。3月31日警察頭子梅軒利去湴涌視察,驚見工地上空無一人,只見幾張「抗英揭貼」。梅軒利小心撕下一張揭貼,慌忙跑向港督卜力報告。ト力六神無主,馬上乘軍艦去廣州,請兩廣總督譚鐘麟對「新界」原居民出告示,嚴禁抵抗,還要他派官員到實地張貼宣傳,派兵到新界座鎮。譚鐘麟答應照做無誤,不啻在抗英壯士的背後舉起了屠刀,敲響了喪鐘。
10、民兵出師 村村成堡壘
抗英的第一個組織部本在屏山村外的「達德公所」,但因村內出了敗類,組織工作逐轉移到廈村鄧氏宗祠。該村貢士、縣參事鄧儀石和國學生鄧菁士、鄧國林、鄧植亭等被推舉為領導人。他們立即把民防大隊擴大,并正名為「抗英聯民會」,又選出鄧雄才率領壯丁60人專責保管槍炮。各村各族原有的集會地點都變成抗英組織部。
11、三元里 抗英精神振南天
屏山方面,鄧芳卿被選派為專管軍需品和秘書工作。他以三元里的抗英精神和勝利,鼓舞各地鄉親。他帶人到三元里“取經”,同時打探購買槍炮的門路。--體堂的資料顯示,大炮一口的價錢是白銀四兩多至五兩多,炮仔(手槍)是二兩。
12、洋警司 飽嘗下馬威
4月3日,各村的抗英領袖在大埔文武廟集會,商討作戰大計。梅軒利早從漢奸的報告中獲悉,及時趕到,威嚇村民,沒想到村民正義凜然,怒氣沖天,痛擊通譯員,又用磚頭、棍棒、椅子、掃把等向梅軒利及其走狗發起攻擊,他們跑到警棚角躲藏起來。入夜村民湧到,梅等落荒而逃,龜伏於草叢中,最後伺機夜奔,抱頭鼠竄,又向主子訴兇訊去了。ト力即時命令殖民軍司令加士居帶領槍手100名,由駱克隨同前往大埔,企圖殺人報復,但村民早已化整為零。
13、成立總部 統一指揮
4月10日,抗英首領們又改了開會的地點,以元朗東平學社為地址成立「太平公局」一武裝抗英的總指揮部,發出抗英告村民書,同時號召每村捐銀至少100兩,以為軍需之用;嚴肅命令各村團練處於臨戰狀態。鄧、文、廖、侯、彭和各村各族都爭先恐後,熱烈捐款·例如屏山坑尾村有多個租堂,其中一體堂的捐款就有50雨,折算可買大炮九門或手槍25支。
14、恫嚇村民 駱克留鐵證
太本公局的第一次會議內容,當日就由暗藏於領導層的漢奸進士吳X璋報知駱克。駱趕緊在11日跑到屏山,強迫父老保證約束村民,不准抗英。有四位父老虚與透迤。在12日交上“悔過書”。駱克即日把它翻譯成英文,向港督邀功。現在這個文件為人們證明:當年抗英是以「屏山達德約」為首·包括元朗、廈村·錦田·十八郷青山等三十九個村落。「達德約」的組織部和指揮部就在「達德公所」裡面。
15、“違抗聖旨也要打!”
這一天(4月11日)武裝領袖們接到情報說,清廷水師正沿西北航線駿來,他們判斷水師必在青山一帶登陸,為虎作倀。鄧芳卿說:「我們的揭貼早已聲明,消滅賣國賊!......」世英搶着說:「此時不打,更待何時?」吳X璋多番藉詞阻撓:「我們力量單薄,武器落後,難以取勝。皇上還禁止製造事端,豈可違抗聖旨?!」鄧菁士、鄧國林、鄧儀石等怒目拍案而起:「違抗聖旨也要打!」「武器落後也要打!」當即決定由貢士鄧世英、鄧菁士帶隊把大炮運到青山腳下,迎擊水師。
多年後,學者發現吳某正是駱克的特務,有他的書面密報為證。
16、智勇團練 不戦屈水師
方儒率領的水師果然向青山灣航進,他從望遠鏡裡早判断有炮火陣地,忽聽得戦鼓雷鳴,又望見有兩人彷如關公單刀赴會,乘小船向水師駛来,他不愧是儒將,洞悉民心,軍心,他立刻警覺到,面對極其嚴峻的形勢!他慌忙下令:“没有我的命令,不准開火!”.“讓壯士登船!”壯士施禮說明來意後,方儒說:「久仰汝等戍邊衛國,屢立功名!余寧受上級處死,不願與汝等同歸於盡,成為歴史之罪人!」當即下令回航。
17、鄧儀石孤膽說總督
眾壯士不戰而屈清廷水師,除了一大危機,民心大振,但是還不放心,縣參事鄧儀石為了徹底解決問題,孤膽以其縣參事的身份,先後前往遊說縣知事和兩廣總督,請求他們支持武裝抗英。但他們都說皇上有令,不敢抗拒。幸好總督情理法兼顧,看在縣參事份上,讓儀石回家。
18、洋司令 臨戰求救兵
譚督4月4日出了佈告以後,港督也跟着宣佈在4月17日升旗接管“新界”。14日清晨,洋司令還沒來得及弄清楚清廷水師退走的原因,忽聞鑼鼓喧天,慶祝大捷,方知村民已經進入大埔陣地。鞭炮聲剛過,槍彈、炮彈像驚天旱雷,不停地轟到湴涌山崗上,剛修好的蓆棚再次被燒毀。洋司令聲嘶力竭,邊喊還炮,邊向港督求救。他說大埔西北的山坡上,戰壕密密麻麻,清兵和民兵總有數千人,彈如雨下,情況危急!
19、團練勇猛 港督五增援軍
港督大驚,惟恐耽誤“接管”。他趕忙在15日再派警察和團隊加入戰團,搶護蓆棚。他沒想到新安、惠陽、東莞的團練也有二千人趕到,猛烈開火,鬼子人人心寒。港督不得不下了死勁,在16日又派半營侵略軍馳援,另以兩艘軍艦的優勢炮火,轟向村民隊伍。他忽然想起中國的百姓力量多的是,如不先發制人,他必全軍覆歿!別說接管無望,官帽也要掉。於是下令增派香港團隊兩連,還加上亞洲輜重連一連奔馳大埔,命令拼命壓住村民炮火,然後“乘民不備”,提前在16日偷偷升起國旗。為了保住狗命,“儀式”草草收場,港英升旗畫證明,別說“禮堂”,連草棚都欠奉。ト力等走為上着,匆匆掉頭回家,鬆了一口氣,但還下令不惜一切,全力向村民陣地開火。
20、鄧菁士 巧布“布袋陣”
在16日大戰後,太平公局讓眾壯士吃飽睡足,領袖們卻聚精會神,在桌子上打開大埔和林村谷地圖。他們決定下一戰役應是先戰於大埔,然後徉敗引敵進入袋形的林村谷,菁士等布置眾多的神槍手、炮手隱蔽於谷中的高地,伺機與敵決一死戰!不幸機密又被洩露給駱克了!
21、洋上校中槍 險喪狗命
17日早晨,兩岸數千壯士抱着必勝的信心,以飽滿的精神,帶着槍炮分別進入大埔和林村谷。一千多團練在大埔山居高臨下,同時固守山坳,待敵迫進,其復仇的子彈、炮彈密得像雨點般射向侵略軍,鬼子死傷無數,英上校布朗也被雁田鄧朝熙的火槍隊以多發鉄沙弹擊中胸部,從馬背倒在地上。他瘋狂下令以馬克沁機關槍密集掃射。我團練適時轉入林村谷。
22、狗漢奸 賣族求榮
駱克本是文官,為甚麽他卻跟隨作戰?原來他是一個老謀深算的特務頭子,管着幾個暗藏於村民領導層裡的特務。因此,洋司令及時獲悉“布袋口”可從東部進入,又可從西部進去,於是分工同時包抄南北兩翼的團練。他還有兩條毒計,一是活抓老弱村民在他們前面和左右做掩護,做替死鬼,制肘團練的犀利炮火;二是命兩軍艦分載兩連英軍從西面登陸,由漢奸帶路,隱蔽地通過小路繞到我方陣地,使我壯士腹背受敵。......狗漢奸出賣了鄉親,為英國立了大功。
是夜,侵略軍在上村宿營。
23、急行軍 天兵天將飛臨火線
經過16、17日兩天的戰門,我壯士傷亡甚多,數以千計。但是在18日下午,「新界」、雁田和各地志士仍然有2600人攜械奔到上村,與石頭圍的敵軍決一死戰。為甚麽他們寧死不屈?為甚麽他們跑得那麽快?學者的回答是:他們的民族氣節高昂!他們是天兵天將!
24、寧死不屈 巷戰見忠魂
18日大戰餘下部份團練,敗退入錦田的吉慶圍、泰康圍等村落內。侵略軍乘他們彈盡援絕:爆破圍牆,我壯士以原始武器與敵肉搏,個個戰死街頭。獸兵繼而奸淫擄掠,受辱的婦女以死抗爭。獸兵最後連鐵造的圍門都拆去,運回祖家,自炫“戰功”。
25、勇戰士 輕傷救重傷
團練欠缺救傷人員和設備,但是憑着兄弟、同胞之親和勇氣,他們克服了種種困難,在戰鬥的空隙裡,救護傷員。例如:廈村錫降圍的鄧滿和鄧女妹(男性)兩人,鄧滿受了重傷,不能走路,鄧女妹受了輕傷可以走動。女妹竟揹着鄧滿,帶着雙槍跑回家園。他們走過的這一段路程,現在汽車也要40分鐘才能走完。他們不愧是天兵天將。
26、抗敵識英雄 義塚埋忠骨
在抗英戰門中最後戰死的壯士裡面,有相當一部份因家鄉路途較遠或其他原因不能及時入殮埋葬,是由鄉親和善長仁翁出資,雇工集體埋葬於錦田雞公山的坡地上,這是一座偉大的古烈士墓。墓前中央有「義塚」二字。
其餘戰士往北岸轉移,枕戈候命。世英和芳卿對他們說:“英夷一定會北移的,我們要好好休整,準備復仇。北岸作戰環境對我們有利,我們一定勝利!”
27、駱克毒手除根
駱克帶兵在錦田屠殺、掠奪,還不甘心,又於19日跑到太平公局搜查文件,夢想尋到抗英人物實據。他落空了,只好叫漢奸帶路,馬上到屏山鄧芳卿、鄧世英等的住家捉人,又撲了空。之後還多次在晚上去搜捕,木門上留下許多槍托的痕跡,門框幾乎被打脫,每次都令他失望而回。
不幸鄧菁士受傷被捕,判了絞刑。南邊圍的伍星墀判了無期徒刑(後提前釋放)。駱克還在廈村燒了一位村民的屋。
28、跨下之辱 運衰百年
四月二十四日,駱克向港督證實:抗英係屏山發起,廈村、錦田立即響應,然後擴散各地。卜力為了加強鎮壓鄧族,居然闖進屏山住了三天,又去祠堂訓話(請看祠堂的中門是關着的,表示并不歡迎「客人」),還決定在屏山駐軍,在屏山嶺頂上建立永久性的軍營(後改為警署)。竣工後,漢奸竟公然送禮道賀。自此,屏山和各地衰落百年,忍受英夷的鎮壓和剝奪。例如港英在1988年還罔顧村民死活,填塞了屏山河,塡土區較原河堤高出十多呎,從根本上破壞了屏山的自然排水系統,引起了災難性的後果!達德公所和英勇祠被水浸了十二年,根本無法清理!
29、英夷毁約,奪城北侵
殖民主義者是永遠不會滿足的,他總是要伺機而動,攫取弱者的利益。英夷“接管新界”後,果如抗英領袖所料,於5月16日發兵二千,分三路侵入九龍城、深圳、沙頭角和蔡屋圍、上埔一帶村莊。眼見兩廣總督“決計不與英爭”,洋司令立即宣佈深圳等地已屬“英領土”,“要實施英法律”,暗喜新安已是垂手可得,夢想「邊界線」要沿新安北面山脈重定,又叫囂要進攻石龍、東莞。然而事與願違,很快,他發現自己陷在廣大人民的復仇戰火當中,無數次的冷槍熱彈,令他們心顫膽驚,聞聲色變。
30、廣大人民 力挽狂瀾
在拓界條約簽訂前後的一段時期,人們并沒有“新界”的概念,總之,任何外國勢力侵犯我國土,都是不可容忍的,都是“人人得而誅之”,都是「匹夫有責」!所以武裝抗英是深圳河兩岸人民的自發忠義行動。英夷毁約,奪城北侵,更加激起廣泛的反抗。雁田鄧族及時高舉鮮明的武裝抗英大旗,一再推舉武進士鄧輔良為領導,報知縣府,迅速團結了東莞縣城和石龍以及各地、各階層人士,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組織了三千多人,分批在雁田集訓。南岸退過來的壯士也加入了戰團,誓把英夷驅逐出去!
31、鄧進士 慧眼識英雄
義和尚 伏虎衛國家
鄧進士受命後,着意加強作戰司令部,特別賞識他的朋友北門新庵錦超和尙,他原是武藝高強,熟讀孫子兵法的將才。進士誠意請得義僧下山,作先鋒直接統領群雄。義僧訓練了一批又一批的壯士,摸清了英夷駐軍情況,構築了長二十多華里的弧形大炮陣地,以一百多個炮口對着侵略軍,前哨推進到布吉山坳,進而組織敢死隊,挑選壯士二百多人,配備最好的手槍和利刀,主動出擊,實行夜襲敵哨和敵營,砍下鬼子頭顱。洋司令怕死龜縮,翌日驚見數百具無頭屍,差愧莫明,進退兩難,忽想起其前輩死於三元里農民手下,腳都軟了,只好死守,不斷催促上司批准撤軍。正是「滿清怕洋人,洋人怕百姓」。
32、洋港督 閉門尋生路
港督卜力當初以為乘勝過河,可收勢如破竹之效,故編造了“東莞莠民入侵”的藉口而北侵。這回眼見陷入無邊的戰場深處,東竄西撞,總不能走出火海,如何是好?他沒精打采,閉門苦思。他想起駱克在4月19日的報告中說過:“他們用原始武器開火的那股勁頭,也顯出他們渾身是膽”;加士居少將和奧格爾曼中校都說過類似的話,他自己也有過這種體驗,而上校則險死於村民槍下,真後悔被勝利沖昏頭腦。六月,他不得不向殖民地部提出撤軍的要求,七月、八月,不斷告急,求上帝保佑早脫苦海,尋其生路。
33、敗兵之將 走為上着
好不容易等到9月22日,原先下令進軍的殖民地部大臣張伯倫力促首相批准撤出深圳,他真怕東、寶(即新安)的人民會奪回“新界”。他不得不催促首相“迅速決定此事”。待到11月13日,呆如木雞的洋司令忽變得興高采烈,重振雄風,挺胸昂首,發出命令:整肅軍容,體面地過河,回港渡假!從此,再也沒有洋司令敢於再越雷池半步,而只能自壯膽識,在界邊上步步為營。清廷則深受感動,封雁田為義鄉,鄧輔良為花翎侍衛。
34、督立碑銘 洗刷罪蹟
1925年,港英借民意送還吉慶圍鐵門,不但裝回原處,而且隆重地由港督史塔士親臨現場,主持典禮,“立碑誌慶”。其醉翁之意盡在碑銘中「足見」以下四十個字,即一筆勾銷和侮辱廣大人民的民族氣節,洗脫侵略者的屠殺罪蹟。如非港奸捉筆,怎可能得到“此地無銀”,欲蓋彌彰的絕妙“佳作”?
35、緬懷先烈 立英勇祠
1938-1939年,村民給侵略者還以顏色--屏山達德約三十九村和許多其他村落、祖堂、人士捐款重修達德公所,同時在其右側加建「英勇祠」以紀念和祭祀抗英烈士,橫州蔡寶田先生并將部份抗英「義烈士」、「義烈婦」名單立碑,座於公所的正廳。碑銘的上頭只見「忠義留芳」四個大字。錦田、十八鄉等村為同樣意義分别建立英雄祠、英勇祠,永祀抗英烈士。但是這裡的碑文或烈士靈位其抗英意義,只可意會,不可文傳,因為當年還是英夷管制時代,當然不可“畫公仔畫出腸”。
36、豪情滿懷 迎接回歸
1996年,屏山鄧族在鄧氏宗祠對面豎立了三支各高十多米的旗桿,於國慶日帶頭在英國殖民管治下,在自己的鄉土上昇起了中國國旗、特區區旗和鄧氏族旗。看!我們的年青一代,胸前配戴了鮮明的標記:「慶祝國慶,迎接回歸」!看!他們歡欣鼓舞,吐氣揚眉!是的,祖國的希望,寄托在年青人的身上!
37、天翻地覆 董特首來屏山
董特首也提前在1997年4月1日來到屏山,從祠堂的中門到廣大村民的心扉都打開了,迎接特首的到來。特首健步進入宗祠,把那些壓在村民頭上的牛鬼蛇神都踩在腳底下!已經等了一百年了,祖國啊!我們有多少貼心的話兒要對您訴說!卻又不知道從何說起,千言萬語,只匯成經久不息的掌聲!
38、慶回歸 萬眾歡騰
1997年6月30日,英國殖民主義者終於在這一天撤走,還我河山!
中央電視台的記者、新華社記者、其他台、社的記者群賢畢至,他們首先採訪了和向全國、全世界報導了新界村民在百年前抵抗外來侵略,寧死不屈的民族氣概和事跡。他們參加了屏山祭抗英烈士儀式,也參加了屏山從下午六時起進行了八個小時的開放式、流水式四千人大宴會,也和屏山人一起進行了“倒數計時”活動。
在江主席主持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莊嚴地在香港昇起了!!
在全國沸騰的歡樂歌聲中,廣大人民頌祝光榮的抗英先烈魂歸天國,浩氣長存,永垂不朽!
中國人民大團結萬歲!
祖國萬歲!
2000年8月20日
參考資料來源:父老口述
教授口述
鄧族族譜
《雁田人民的抗英門爭》
《香港主權交涉史》
廣角鏡出版社
《香港問題始末》姜秉正
《十九世紀的香港》
《租借新界》
劉存寬
《文匯報》
香港歷史檔案處
「一體堂」賬部
《东莞市志》
北京
國家檔案館
實地(實物)拍照
保障的
(請留意勿以他人版權作商業用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