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三一年“九 . 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始终高举民族解放的旗帜,多次发表宣言,呼吁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一九三五年党的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一九三六年促成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这就有力推动了革命形势和全国抗战局面的到来。
一九三七年“七 .七”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在第二天即向全国发表抗战宣言,号召全国团结起来,筑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侵略。七月九日,红军通过请缨开赴华北抗日。七月十日中共中央向国民党发出《中国共产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其中提出了“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诺言。
一九三七年八月二十日,中央军委根据我党同国民党达成协议将在陕甘宁地区的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下辖第115、第120、第129师,全军兵力共42,000人。中央军委任命朱德为总司令,彭德怀为副总司令。改编后,八路军即东渡黄河开赴华北前线,九月二十五日首战平型关,歼灭日军3000人。十一月太原失守,八路军分兵挺进华北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抗日根据地。
一九三七年十月,凇沪战争发生后,中央军委根据我党同国民党谈判达成的协议,将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统一整编 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全军编为四个支队,共10,300余人。中央军委任命叶挺为军长项英为副军长。整编后,新四军于一九三八年二月挺进华中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抗日根据地,开辟华中敌后战场。
“九 . 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号召和领导了东北地区的抗日救亡运动和游击战争以及一九三五年北平的“一二 . 九”学生运动,在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当时广东党虽然遭到破坏,但在党的影响下,中国青年同盟、中山大学救亡协会、香港余闲乐社和惠阳青年会等一批进步团体先后成立,为一九三六年重建党组织造就了一批优秀分子。曾生、王作尧、杨康华在“中青”等进步团体的领导下,积极参加和发起广州市学生抗日救亡运动,并相继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三八年四月成立中共广东省委,书记张文彬,常委薛尚实、梁广、林平(兼军委书记),要求全体党员努力学习军事,争取掌握群众抗日武装,为武装斗争做好准备。
毛泽东主席在抗战初期
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于芦沟桥事变的第二天,向全国人民发出了号召“全国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全中国人民、政府和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的长城,抵抗日寇侵略!国共两党亲密合作共同抵抗日寇的新进攻!驱逐日寇出中国!”
张文彬
1934年秋,中共广州、香港、东江等地的党组织被完全破坏。1936年春,中央北方局派薛尚实到广东恢复党组织,成立中共南方临时工作委员会。1937年9月中央长江局派张文彬到广东整顿加强党组织,成立中共南方工作委员会,张文彬任书记。1938 年4月,撤销南委成立中共广东省委。在南委、省委领导下,广东的抗日救亡运动蓬勃发展,为中共在华南敌后开展抗日游击战争打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1938年8月,广东省委第三次执委扩大会议决定,强调要把建立和掌握民众抗日武装的工作放在第一位。
林平
江西省兴国县人,1927年参加赤卫队,1931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赤卫队队长、红军团长、支队长,中共厦门临工委书记。1937 年7 月转到中共南临委,广东省委成立,任常委、军委书记兼东江特委书记。根据广东省委第三次执委扩大会议决议,主持召开东莞、增城、番禺、从化、花县广州外围各县的军事工作会议,决定利用各种合法形式组织民众抗日武装,派党员参加国民党当局组织的各种自卫队,积极推动国民党当局进行民众抗日武装的军事训练,为进行抗日武装斗争作好充分准备。
曾生
曾生(毕业照)原名曾振生,深圳市坪山镇石灰陂村人,1934年参加中国青年同盟,1936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2月参加建立中共香港海员工委,任组织部长、书记。1937年8月和1938年1月,严尚民、叶锋、刘宣在中共香港海委和市委的领导和支持下,组成香港惠阳青年会工作团,(建立党支部)回到淡水,同时海委还派陈铭炎到坪山小学,在惠宝沿海开展抗日救亡工作,发展党员,建立党支部。工作团先后在黄沙、常柏田、横排朗、坑梓、坝光、茶园、蔡溪子、澳头等地组织抗日自卫队、游击小组。1938年7月,争取了淡水国民党驻军何联芳旅的支持, 举办了有150 多人参加的自卫武装干部训练班,并在坑梓举办了有 100人参加的青年军训队,为组建武装培训了骨干。在日军登陆前,惠宝边各区乡都成立了抗日自卫队等形式的民众抗日武装,为在惠宝边地区进行抗日武装斗争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王作尧
王作尧,原名王伯尧,东莞市厚街镇人,1931年9月进入燕塘军校,1934 年毕业任排长。1935 年冬参加中国青年同盟,在军队中开展革命活动。1936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广州从事抗日救亡活动。1937年初,中共广州外县工委在东莞建立县工委、中心支部。1938年1月派王作尧回东莞,5月东莞中心县委成立书记姚永光,王作尧任宣传部长兼武装部长,领导东莞、宝安和增城部分地区建党和组织民众抗日武装的工作。1938年春取得驻军一五三师的支持,举办两期有 200余人参加的军事训练班,为组建民众抗日武装培训了一批骨干,在各地党支部、党员的领导下,先后在东莞县的樟木头、清溪、塘厦、凤岗、大朗、黄江、山厦、怀德、宵边,宝安县的观澜、龙华、章阁、草埔,增城县的仙村、雅瑶等地建立了抗日自卫队或武装小组。1938 年7月中心县委在何与成的协助下,在东莞国民党社训总队建立了东莞常备壮丁队第一中队和第二中队,为在东莞 、宝安、增城地区开展抗日武装斗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杨康华
杨康华,原名虞焕章,祖籍浙江省会稽,落籍广东省番禺县。一九三二年考入中大学,参加组织进步的读书会和马列主义行动团,他是中大学生运动的发起人和策划者之一。一九三六年三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三八年春任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长。
中共东莞中心县委机关旧址
中共东莞中心县委举办军事训练班和党员干部训练班,为抗日斗争培养骨干力量。图为中心县委机关旧址力行小学(现在东莞中学礼堂)。 |